目前,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的话题当下热度很高,同样对于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有哪些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不妨同康晓百科聊一聊这个有关话题。
导读目录:
传统营销观念与现代营销观念有什么不同点?
环境不同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共同拥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资源,更多地开发市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产品不同营销产品有了质的改变,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新型产品所替代。把这些新型产品推销给消费者,能够提供迅速、及时的售后服务。
方式不同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的,这种方式是单向的,营销者往往处于主动,而消费者处于被动,信息反馈速度缓慢并且有限,成本也较高;而在现代经济时代,互联网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不仅企业可通过 *** 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大大减少了销售环节,降低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可通过 *** 与厂家销售部门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愿望,提出自己的要求,促使厂家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现代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出发点”的经营指导思想。 营销观念认为,实现组织者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并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扩展资料:营销活动包括几个基本要点:市场营销不是一般的企业活动,而是一种树立“顾客之一”的现代营销观念的企业活动;市场营销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行为;企业营销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获得更佳利润;
市场营销是全体员工在分工合作原则下的共同活动。即全体员工在顾客需求之一的宗旨下,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合力而进行的活动。
在市场营销学中是怎么定义“需求”的?
需求和需要是经济和管理学科特别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两个相近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可以说没有这两个概念作基石,市场营销学科的大厦将轰然倒塌。然而,综观多数营销学教村,对这两个概念的应用是不够严谨的。本文拟就需求和需要在营销学中的理解与应用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还请专家指正。
尽管需求与需要两个概念在经济和管理学科中相当重要且运用得非常普遍,但在汉语的权威辞书中对需要与需求的解释却相当简单。
《辞海》中没有对需求的解释;对需要的解释为: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人类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因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天然需要,如对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天然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形成高级的物质需要,如对社交、劳动、文化、科学、艺术、政治生活等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它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而成为行动的一种直接原因。
《辞源》中也没有对需求的解释,对需要的解释是:给用。
《现代汉语辞海》对需要的解释为:对事物的要求。对需求的解释为: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
台湾版的《中文大辞典》也没有对需求的解释。对需要demand的解释是:经济学名词,谓有一定购买力者对于一定货物之欲望或要求,与供给相对。为经济行为之经纬。一切货物之价格,均依其关系决定之。我们熟悉的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需求弹性概念在过去的台湾著作中常为需要曲线、需要弹性。
综上所述在常用的中国语言中需要与需求两个概念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两者换用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在经济和管理学科中,需要和需求是两个必须区别的概念。世界级的营销学大师菲力普·科特勒在其多个营销学教程版本中对两个概念作了区分。Itisimportanttodistinguishamongneeds,wants,anddemands。Ahumanneedisastateofdeprivationofsomebasicsatisfaction。Demandsarewantsforspecificproductsthatarebackedbyanabilityandwillingnesstobuythem。Want *** ecomedemandswhensupportedbypurchasingpower。译者将其翻译为:对需要、欲望和需求进行区分是重要的。人类的需要是指没有得到某些满足的感受状态。需求是指对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只有当有购买能力支撑时欲望便转化成了需求。
我们注意到在这里译者把needs翻译成了需要,demands翻译成了需求。那么是不是国内在翻译国外的经济或管理文献的统一地把needs翻译成了需要,demands翻译成了需求呢?答案是不一定。在中国营销传播网知识库中称消费者的需求为needs,需要为demands。类似这样的说法反映出国内营销学界对两概念使用的不严谨。事实上根据吴光华《汉字英释大辞典》的解释,需要可译为:need,want,require,de-mand等;需求可译为needs,need,demand,requirement等。反之在常见的英汉辞典中英语的need和demand的汉语释意中都有需要及需求。菲力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第二版)MARKETINGMAN—AGEMENT(NinthEdition)的AssessingMarketing'sCriticalRolein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部分,大多用的是need,want,仅在区分need,want,demand及MarketingManagement部分阐述Marketingmanager *** anagedemand时用了demand,可见恐怕就是菲力普·科特勒也没有一定要把needs对应为需要,demands对应为需求。也许正因如此,国内的市场营销学科中就有人混淆了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诸如以下说法:市场营销者要以消费者及其需要为中心;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受人口变量及其它变量的影响;需求Needs、欲求Wants、需要De-mands是市场营销的关键……完全可以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定。这种现象对—门学科的建设及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本文以为将需要和需求进行区分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所谓需要是就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所不能少者,如吃、穿、住、行诸项,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要(Safetyneeds)、归属需要(Socialneeds)、尊重需要(Esteemneeds)及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s)等;麦克利兰所说的成就需要(needforachievement)、权力需要(oeedforpower)、亲合需要(needforaffiliation)等;阿尔德福所说的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等;大家常说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它只及“要”而不论其它。
需求应视为在具体时间、具体条件、具体环境之约束下需要的特定体现。它在关注“要”的同时还得强调与“要”相关的诸多方面。如是否有相应的资源支撑。两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没有需要则无从谈起需求,即需要是需求的基础,反之只谈需要则无法讨论日常生活之具体满足,即需求是需要的具体体现。人的同一需要可反映为现实生活中的各色各样的需求。如同是对吃的需要,在长征途中表现为对雪水草根的需求,在现代城市青年身上则表现为对汉堡、牛奶的需求。对住的需要在农村表现为对农舍的需求,在城市则是对楼房的需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经济学家更关心需求,因为需要是不受约束的,需求则指实际能够得到满足的需要。那么市场营销管理是更关心需要呢还是更关心需求呢?本文认为作为研究具体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规律的学科它应该更关心需求而不是需要。
多有市场营销学教材说市场营销管理就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交换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产品是任何可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或欲望的东西。如此等等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企业的营销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或欲望为目的,则企业的努力就尤如船行大海茫茫无边无法靠岸。因为人类的任一需要都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而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数表现形式而言都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只能针对社会的某一需求开发、设计、生产产品,即企业的产品只能是制造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的东西,至于这种需求是何种需要的体现,企业在所不问,唯其如此企业的努力才能落到实处。比如一家服装企业如果满足人类的穿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生理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生存的需要,也可以说是物质需要为目的而努力的话,该企业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它只有以满足现代社会中某群人的某方面的需求为努力方向,企业的有限资源才有向心力,市场才会对该企业的努力给予认可。
市场营销讲究细分需求、有针对性、可赢利,只有抓住需求这一关键才是抓住了市场营销的本质。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国内营销学界不能惑于一书之译,而将需要与需求混用,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同概念,乱用的结果必然会贻误市场营销学科的发展
市场营销知识:“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什么样的营销观念?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建立在产品或服务优势上的口碑胜过光冕堂皇的店铺和虚张声势的广告。属于传统营销观念。
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陈窖一开香千里,要真正吸引酒客(消费者),让他们不会因为巷子深而怯步,就需要在酿造上下大功夫。
“酒香不怕巷子深”最重要是“香”字,对于酒来说,香是:
在顾客角度,香是一种体验,由这个体验可以感受到产品的品质。
2.在企业角度,香是一种免费业务,它是酒这个产品的组成部分,但又具备免费属性。
3.在传播角度,香是一条线索,由顾客主动去探求线索的背后。
其反应的是一个营销当中的主动与被动的意识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意识,那就是只要我的产品质优价廉就自然而然的有人回来买我的产品,而不需要企业太多的宣传,或者只需要很少的宣传。实际当中,如果企业有这种心态的话往往会因此而蒙受很大的损失,产品质量得到了消者的认可,只算是给消费者一个可以购买的理由。
质量好的产品仅能给消费带来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品牌好的产品所能给消费带来的不单是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在物质文化相对比较饱和的今天,消费者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的索求。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种“面子大过天”的国度,优秀品牌对于国人来说不单单只是优秀品质代表,更重要的是这品牌能撑起国人这一大“面子”,优秀品牌是消费者之所以购买的充分必要条件。
简述市场营销的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理解?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1.需要、欲望和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需要即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如为生存需要衣、食、住、行、安全感等。需要存在于人本身,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营销者凭空创造的,但营销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满足他。
欲望即人希望得到更深层次需要的满足。例如,“解渴”可以喝白开水,也可以喝汽水、蒸馏水等。又如,上班穿时装,休闲时可选择打高尔夫球等。
人们的需要有限,欲望无穷。市场营销者无法创造需求,但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欲望,使消费者相信,营销者并不创造对社会地位的需要但一辆凯迪拉克可以提高其社会地位。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而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需求的类型如下。
①负需求。不喜欢,要花代价回避的需求状况,如环境污染。
②无需求。无兴趣,漠不关心,如对某些陌生的新产品。
③潜在需求。现有产品不能满足,隐而不现的需求,如无害香烟。
④下降需求。需求越来越少,如对传统中式服装的需求不断下降。
⑤不规则需求。不同时间,需求不稳定,如冷饮类产品,季节不同,需求不同。
⑥充分需求。需求与预期一致,如对日常用品的需求,一般呈现充分需求的状况。
⑦过量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如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必须限定每日的游览人数。
⑧有害需求。需求对社会、顾客有害无益,如毒品、烟、酒等。(www.guayunfan.com)
2.产品
产品泛指商品和劳务,指任何可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有形产品、服务和其他载体。服务可以通过不同载体来提供,如心情烦躁时,可以听歌手演唱(人员载体),可以到海滨旅行(地点),参加卡拉OK(活动),参加俱乐部(组织),接受不同的人生观(观念)。
3.效用、费用和满足
效用是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例如,一人上班从家到公司距离为五千米,可以满足上班需要的产品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等,这些为“产品选择组合”。消费者的需要除了运输的需要外,还有速度、安全、舒适、节约等需要,这些为“需要组合”。
消费者会将每一种产品满足其需要组合的能力进行估计,将产品按最需得到满足和最不需得到满足的顺序排列。但每一种满足都有费用问题,消费者选择的准则是单位货币效用更大化。
4.交换、交易和关系
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某些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这也是市场营销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交换才是取得所需产品的最可靠方式,也是当人们决定通过交换来满足需要和欲望时,就会出现市场营销。
成功交换的条件是能够使双方比交换前更有利,即“交换是价值创造的过程”。交换的形式可以是:A用2 000元钱得到一台电视机——货币交易;A给B一台电冰箱得到一台电视机——易货交易;陈律师给李医生写一份遗嘱换回一次健康检查——服务交易。营销者还要使交易成为一种关系固定下来——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时间,交易不需要每一次都磋商,而是成为一种惯例。良好的关系营销靠信任、互利而形成。对于卖方而言就是要靠优质产品、优秀服务、公平的价格来实现。关系营销形成市场营销 *** ,真正实现“双赢”。
5.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者
市场营销就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主动、更积极地寻求交换,前者即为营销者,后者即为预期顾客。营销者可以是卖主,也可以是买主。如几个人同时想买某栋房子,这些购买者也进行营销活动。通常情况下,营销者指卖者。
以上,就是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康晓百科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