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姜种浅了怎么办的话题当下热度很高,同样对于大姜种深了怎么办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不妨同康晓百科聊一聊这个有关话题。
导读目录:
生姜的种植深度是多少?
根据生姜的习性,在生姜种植时,对土壤进行打沟,将挖好之后,一般沟的深度10公分,行距一般35厘米,株距一般25厘米。然后把姜种子取来,将生姜的芽体,一致一个方向,把生姜种子,按照株行距,均匀的排列好,然后,在生姜种子上面,覆盖6厘米的土层,不宜过厚或过浅,结合中后的3次培土,使生姜的深度在15厘米为宜。
生姜的培土方法
在生姜到20厘米左右的时候,再结合对生姜施肥与松土时,同时对生姜的植株,进行培土,培土的厚度,一般一次3厘米,当生姜植株分别生长到40厘米与60厘米高的时候,再分别对生姜各培土一次。这个时候,姜沟已经没有了,防止夏季过多雨水,避免对生姜根茎部因积水引起水涝,方便排水。
另一方面,通过对生姜根部的培土,保护生姜,促进根茎膨大生长,抑制植株更多的分蘖,造成的营养消耗。
总结,生姜的种植深度,在结合中后期的3次培土的厚度,共9厘米,使生姜的总种植深度达到15厘米为宜,生姜种植过浅,不耐旱不耐涝,影响苗期与中后期的根部的正常生长,种植过深,不利于初期发芽出苗与后期根茎的膨大生长,从而影响生姜的产量。
姜栽深了乱种吗
会的,生姜不适宜深栽
一:生姜的根系决定浅栽优于深栽
都知道生姜是肉质根,但是生姜的根系同样是
肉质根系。由生姜的根系决定了生姜是不适宜
深栽的。生姜的根系不发达,入土比较浅,通
常种植生姜,基本上选择以覆盖腐熟的农家肥
和薄薄的一层土即可,覆盖的厚度尽量在4-5厘
米左右。
二:生姜的生长性质决定浅栽优于深栽
生姜的生长过程中,会不断的萌发出新的腋
芽,丛生成密集的块状肉质根。一颗生姜的苗
数越多,产量就越高。而浅栽,有利于生姜腋
芽的萌发,能起到增加产量的作用。
生姜灌溉种植技术?
一、种植前
①选种:尽量选择皮色发亮,肥大壮实,肉色鲜黄、未受冻、无病虫危害的姜块,有利于增产。
②晒姜:播前1个月取出姜种,先用清水洗净,于晴天上午八、九点进行晒姜,晚上收起,重复进行2—3次至姜皮发白发亮。
③催芽:种植前进行催芽工作,这里就不赘述,前面的文章小林有很详细的讲解过了。
二、种植过程
①播种时间: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旬播种,小拱棚生姜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播种,大棚生姜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
②施足基肥:大田生姜一般亩施有机肥6000-7500公斤作基肥,按60—65厘米行距开沟备播,沟施豆饼(大豆)75公斤,生物有机肥60公斤,生姜专用肥50-60公斤, *** 钾30公斤,硼肥1公斤,作种肥。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硅、钙、镁肥。
③合理密植:高产地块每亩5500株左右,行距60—65厘米,株距不小于20厘米,中肥水地块行距 60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5500—6000株。
④合理覆盖:选用厚度为0.005—0.006毫米,宽240—340厘米规格的地膜覆盖。
⑤开春除草:开春也同样是杂草生长的旺季,所以除草是很有必要的。生姜播种后,将除草药液均匀地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喷药时注意要倒退操作,防止脚踏地面破坏*表药膜,影响杀草效果。覆膜的地块,喷除草剂后应立即盖膜,以保持地面湿润,提高除草效果。
三、种植须知
①根据生姜是根茎形成产量、喜欢松肥活*的特点,种植中必须增加施肥量,加深活*层。因此,在播种前要对地块进行深耕整平,耕前每库施有机肥500公斤以上,起垄施豆饼、复合肥各50公斤。此后还要及时追促苗、攻棵、攻块肥100公斤以上,才能满足大姜生长发育需要,以大幅度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②根据生姜根短而浅、既怕涝又怕早的特点,改传统沟播为起垄种植,控制垄距65~70厘米、墩距20~25厘米,每亩4000~5000墩较好。通过起垄,大大增加了活*层,使*壤较疏松、灌水不板结、排涝很畅通,姜块生长在水、肥、气、热都比较协调的*层中,非常有利于姜块膨大、姜球粗短。仅此项措施就可使大姜产量比传统沟播增产30%以上。
③苗期勤喷保苗水,炎夏勤喷降温水,后期喷好膨大水;除对田块施足底肥外,还要根据其不同生长期,及时追施催苗肥、攻棵肥和攻块肥;做到勤锄地、浅培*,以利*壤疏松通气,促进成长;在炎夏季节不但要采取蔗荫措施,还要勤浇降温水,以免高温
大姜种植,姜种栽培深度,多深最为适宜?
大姜作为一种集营养,调味和保健于一体的特色蔬菜,我国南北都有种植。不过对于栽培深度确说法不一,有的说要10厘米,有的说要5厘米?我认为都不合适?
大姜我们通常又称之为生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是生产上多做一年生栽培,其块根是我们需要收获的食用器官。生姜的块根是茎基部膨大形成的地下根状肉质根茎,农户又称之为姜块,是由多个分枝基部膨大形成的姜球组成,包括种姜和次生姜。种姜播种后掖芽形成新苗,然后茎基部膨大形成姜母,之后姜母的腋芽又长出幼苗即我们常说分枝,然后其茎基部又形成新的子姜,然后子姜腋芽又萌发生长并形成新的姜块,如此往复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上市销售的生姜。
生姜的根为浅根系,由纤维根和肉质根组成,主要分布在半径30-40厘米范围的土传内,具体深浅一般还要看土壤类型,通常土壤黏重透气性差分布浅,土壤松软透气性好分布深些。不过一般土表10厘米内根系数量占总根量的60-70%所以,总体来说根系分布还是比较浅的。其中纤维根是幼芽基部长出的不定根形成的,是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供应生姜茎叶生长的,而肉质根则是着生在姜母和子姜的茎节上,比较粗短,不分杈,基本没有根毛,主要负责支撑植株保持直立和存储养分的作用。因此就生姜不发达的根系来说,生姜不仅不能栽种过深,而且需要土表浅层内水肥充足才能利于高产。
生姜虽然根系浅,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透气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生姜则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因此栽种时一般在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时,将催好芽的种姜掰成70-80克,上面并保留1-2个肥胖幼芽的小种块,其他幼芽抹去,按照行距50-55厘米左右,开挖10-1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播种沟施肥浇水后,及时将种姜按照株距20厘米左右进行逐一排放沟内,随机盖厚4-5厘米的细土即可,当然也有先盖一层薄土,然后覆盖有机肥,在进行覆细土2厘米左右,以后当发芽出苗生长后,再通过进行2-3次培土扶垄的方式,将生姜培成18厘米左右的土埂,这样通常都是可以亩产5000-6000斤姜块的。如果播种过浅或播种过深通常都会对产量造成影响的。
总之,我们高产生姜栽培种中通常都是挖沟播种后覆细土4-5厘米,待出苗生长后再培土形成18厘米左右土埂种植的,你们都是栽种多深,或是其他栽培方法的我们可以进行交流讨论。
生姜在温棚育苗移栽技术?
大棚早熟栽培的生姜宜选用早熟品种。种姜要选择块大、粗壮、皮色淡黄有光泽、肉质鲜黄不干缩、质地硬、未受冻、不腐烂、芽头肥圆水红色、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剔除皮色发黑、表皮脱落、肉质变色,有水渍状,受涝、受冻、腐烂、姜肉松软或有病虫害的姜块。
种姜消毒与催芽
种姜选好后,种前晾晒2~3天,用20%草木灰水溶液浸种20分钟或0.5%的高锰酸钾容液浸泡30分钟。种姜一般经催芽后再播种,催芽可提早出苗,苗齐,以后叶数较多,植株健壮,产量高。1月上旬种姜进行人窖催芽,1月下旬定芽,要求发芽整齐、净白、粗壮。催芽期间温度一般掌握在25~28℃,大约25天左右,姜芽长约5~10cm即可移栽定植。
生姜种植起垄技术?
一、培育壮芽
晒姜困姜
于适期播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晒种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之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22℃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内部温度为20℃。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内部温度为28℃。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
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
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
姜种晾晒1-2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称“困姜”。一般经2-3次晒姜、困姜,便可开始催芽了。
选种
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把姜种取出来。先拿到太阳下晒5-6个小时,然后选择比较肥壮,已有细芽尖露出来的种姜。种姜芽尖要多,用手触摸要有像锯齿挂手的感觉。剔除烂蔸和烂茎的病虫害姜。
催芽
生姜经过晒、选后进行催芽。
方法是:在室内两边各打两根柱子,用条木扎成坚实的像火炕一样,宽度根据催芽种姜多少而定,但支架必须比地面高2-2.5米。下面加温的火不能太大,一般以出烟不出明火为好,以免对姜造成损伤。
二、合理密植
种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加温催芽处理后芽尖会很快长大,到4月后,把种姜取下来,选择大而圆的芽头,把块茎用手掰开块块茎只留顶端健壮的一个芽尖。如果顶端没有芽尖,侧芽也可,但其余的必须全部剥去。
如果出芽率好,一般每100千克种姜可分2000棵左右,栽培种姜要选择稍有倾斜的山坡地,土质要比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须排灌都很方便。
栽培时,先把地整好,并打好姜沟。生姜种植的密度多大,应视种植地块的肥力、水肥条件、种姜块的大小而定。
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且种姜块在60-80克,行株距为0.65米x0.2米,即亩植5000株左右。
土壤肥力和肥水条件中等的地块,种姜块在50克左右,行株距为0.6米x0.18米,即亩植6000株左右。
栽培时,要先把块茎放稳,芽头紧贴土面,不能上翘,然后用手抓一把各种肥料制的草本灰丢在芽头的旁边,再用有机肥盖,这样一行行地种下去。基肥一定要施足,开挖的行沟必须达到30厘米深。
三、栽后管理
施足底肥,多次追肥
生姜需肥特性,对钾肥需求量大,对磷肥需求量较小,前期生长较缓慢,植株矮小,需肥不多,中后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
据测土配方确定施肥方法及数量:耕地之前根据科学取土方法取土化验,检测出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换算碳、氮比,根据大姜需肥特性制定出施肥配方。
生姜较耐肥,并且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每亩施猪牛粪1500~2500千克,钾肥10-15千克作基肥。
追肥应勤施薄施,由淡到浓。苗高15厘米时施一次薄肥,高30厘米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追肥。苗期以氯肥为主,根茎膨大期应多施钾肥。
水分管理
①发芽期底水要浇透,初水要适时。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之一水、浇之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健壮。
②幼苗期小水勤浇,及时划,破除土壤板结,暴雨过后,及时清沟沥水,做到雨过水干,防止姜田发生渍害。
③旺盛生长期大水勤浇,宜在早晚,保持适度,防止积水。立秋之后,地上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一般每4-6天浇大水一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生长。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蔵。
中耕培土
生姜根系浅,只宜浅耕,防伤根诱发病害。除草、培土同步进行。土层疏松的可以免耕,但要培土,防止姜块露出地面。
之一次培土在生姜有3-5个分枝,且根茎未露出地表时进行。一般在6月下旬,培土约2厘米厚,不能太厚,或者影响根系的透气性,造成生姜新芽生长受阻,分枝减少,根茎生长缓慢。
第二次培土应在之一次小培土后约20天以后进行、厚度2-3厘米,此次培土也不能太厚。
第三次培土为大培土,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7-8厘米为宜,将原来的垄变成沟,原来的沟变成垄,群众称“倒差沟”。以后若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
适时遮阴,促进生长
生姜属耐阴作物,阳光直射响幼苗生长,播种后采用遮阳网成人工前棚的方式遮阳,处暑后拆棚。
采用遮阳网方式遮阳,应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柳的结构打好木柱(或水泥桩),中间更高处2米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
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用碧护喷施叶面,每隔10天一次,连续3次,促长防病。
四、适时采收
生姜的采收可以分别为收种姜、收嫩姜、收鲜姜三种形式。
种姜采收技巧
种姜可与鲜姜一起采收,也可提前在幼苗后期采收。提前采收的具体做法是顺着生姜摆种方向,用箭头形竹片或窄形铲刀将土层扒开,露出种姜后,左手压住姜苗不动,右手用铲刀轻轻铲出种姜,并将种姜与新姜块相连处切断,然后及时覆土封沟。若种姜在幼苗后期采收,采收后要浇1次小水稳苗,保护根系生长。
嫩姜采收技巧
嫩姜要在姜株旺盛生长期采收,这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辛辣味较淡,适宜腌渍或糖渍,不过收获嫩姜的产量较低。
鲜姜采收技巧
鲜姜要在姜株的根茎组织充分成熟后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来临前进行,以免着霜受冻。一般收获后的鲜姜要带有少量潮湿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
以上,就是生姜种浅了怎么办,大姜种深了怎么办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康晓百科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