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的话题受人关注,并且与之相关的月球可利用资源同样热度很高。今天,康晓百科便跟大家说一说这方面的相关话题。
导读目录:
2021我国登月着陆点?
2021年5月1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批准了由我国提出的嫦娥五号着陆点及其附近地理实体共计八项命名申请,它们分别是嫦娥五号着陆点名称Statio Tianchuan(天船基地);两座山,Mons Hua(华山)和Mons Heng(衡山);五个环形坑,Pei Xiu(裴秀坑)、Shen Kuo(沈括坑)、Liu Hui(刘徽坑)、Song Yingxing(宋应星坑)和Xu Guangqi(徐光启坑)。
此外,位于嫦娥五号着陆点西南方约2.9米的石块,被非正式地命名为“石敢当(Shigandang)”,该石块既是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的主要探测对象,又位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铲取区域,针对该石块获取的原位探测数据连同月球样品的地面实验室测试分析数据将能够帮助科学家确定嫦娥五号着陆区的物质成分及其起源,因此它也是科学家的重要研究目标,对于揭示嫦娥五号着陆区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国探月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什么?
中国探月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基于“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年龄在1个百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
先前研究在“阿波罗样品”中发现了碳质球粒陨石碎片,但从未在月球表面通过遥感探测直接观测到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科研团队的发现表明,富含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或仍为现在的月球提供水源。
同时,研究显示,比较年轻的月表物质(如“嫦娥五号”返回样品)中存在撞击体残留物的可能性。而对这些可能存在于“嫦娥五号”样品中撞击体残留物的直接分析,将对地月系统撞击体成分和类型的演变历史提供重要参考,并有望对太阳系轨道动力学演化进行进一步约束,增进关于内太阳系撞击历史的了解。
中国登月背面发现了什么?
中国探月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基于“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年龄在1个百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
月球陨石到底有多大的科研价值?
之一,限定月球火山活动时限。此前对月球陨石的研究已经证实,远古月球大约在43.5亿年前开始发生火山活动,但结束时间尚不明确。对嫦娥五号样品中富铀矿物的定年将可能将月球火山活动的结束时间延伸至约15亿年甚至更年轻。
第二,修正月球撞击坑年代曲线。目前,撞击坑大小-频率统计定年法是对行星表面定年的唯一方法,应用中主要依靠基于已知年代样品作为“定标点”形成的“年代曲线”。针对该“年代曲线”在10-30亿年范围内缺乏定标点的现状,年龄在10-20亿年范围内的嫦娥五号样品将为年代曲线提供一个甚至多个可靠的定标点,提高“年代曲线”可靠性。
第三,制约月球磁场结束时间及内部状态。目前,月球没有全球性磁场,而阿波罗样品的研究却表明,大约30亿年前的月球存在全球性磁场,月球磁场如何产生、又在何时消失,成为月球热演化过程中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嫦娥五号样品也有望在月球磁场变化曲线上投上一个甚至数个可靠的定标点,增进人类对月球磁场及内部热状态的认识。
第四,揭示深部月幔性质及优化月球岩浆洋模型。“岩浆洋模型”是月球演化历史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中高钛玄武岩的采样能为这一模型提供诸多证据。年轻于20亿年的嫦娥五号样品相对于老于30亿年的阿波罗样品将更可能起源于更深处月幔,从而反映深部月幔性质,加深对月幔分层及不均一性的了解。同时,嫦娥五号样品将有可能提供钛铁矿倒转及中高钛月幔源区的关键性证据。
第五,风暴洋克里普地体性质。“克里普地体”(KREEP)以钾(K)、稀土元素(REE)和磷(P)而得名。目前为止,对KREEP元素的富集机制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嫦娥五号年轻玄武岩富集这类元素,将可能为该问题的解决开启窗口。
第六,外来溅射物及其反映的地质历史。嫦娥五号样品可能由原位玄武质月壤和外来物质组成,其中外来物质包括外来溅射物、外来高地及富硅物质和外来陨石质物质。这些外来的撞击坑溅射物质如果被采集,将具有限定撞击坑年代学曲线、区域次表层结构、远处玄武岩性质及源区等重要意义。
我国的载人登月工程规划的主要信息?
我国的载人登月工程 已经开始启动,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登上月球。在此之前,我国从2004年开始的嫦娥探月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了绕,落,回的三个步骤,并成功采集到月壤样品带回地球。目前,载人登月所需要的大推力火箭,登月飞船等也在顺利研制中。
以上,就是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月球可利用资源的全部内容了,发布软文到百度推广,建站仿站、前端二次开发、网站SEO及代发文章等业务,认准康晓百科。咨询Q Q:251268676
发布评论